道教正乙派,道教正乙派介绍

作者:网友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26 09:18:13     浏览次数 :105

[返回]

道教正乙派,道教正乙派介绍

以下向您推介道教正乙派,以供参考。正乙派,道家一脉,尊奉元张守清真人传承为正宗,统合教义,三山皈依。其余正一支派、玄教弟子,皆须遵从,此为定制。乃三山嫡传正乙派。历经六百年,传承三十代。

武当山,亦称太和山,位居中华腹地。虽非三山五岳之列,却因藏太和之气,显真武之灵,自古便是仙人修炼之地。历经唐宋元明,其地位跃居五岳之上,成为大岳。原三山为龙虎、阁皂、茅山,元末阁皂山毁于战火,明初三山更替为武当、龙虎、茅山。武当道派源于此,周康王时,文始真人尹喜隐居于此,开创隐仙一派。宋绍兴十年,茅山道士孙元政修复五龙观,以符箓道术闻名,朝廷敕度道士十余人,创五龙派。至元十二年,鲁洞云等修复五龙、紫霄坛宇,汪真常任提点,兴全真派。清微派法师张道贵、刘道明、叶云来亦在此修道,道法高深,名扬江汉。张留孙奏请世祖忽必烈,叶云来被召赴阙,止风祷雨,五龙观遂更名为灵应五龙宫,叶云来任武当都提点。

玄教高徒吴全节,慷慨捐献万緡私财,助力五龙宫建设。张道贵深谙清微真谛,传承弟子二百有余。元二十一年秋,张守清自峡州至武当,年三十一,曾师从鲁洞云修炼全真,又随清微三法师研习五雷秘术,兼修茅山道法。二十载春秋,张守清融汇各家道法,驱邪疗疾,祈雨求晴,无不灵验,遂成一代宗师,门下弟子众多。他率徒开凿南岩为宫,建大顶铜殿,辟庙宇数十处,遍山殿堂,飞阁流丹,耗资巨万。宫庙之中,修行道众近千,清微法脉传承不绝。

至大三年,即1310年,元皇太后听闻张守清德行高洁,遂派遣使者征召其至宫中,并命其主持金录醮。此次醮祭,玄教大宗师张留孙、嗣师吴全节及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亦参与其中,各率弟子登坛弘扬教法。闲暇之余,众人相互切磋,结为知音。天师、玄教嗣师及赵孟頫等官员,还为张守清所编印的《玄天上帝启圣嘉庆图》亲自作序。

皇庆元年春(1312年),朝廷再次下诏召见张守清,三次祈祷均降甘霖。皇帝龙颜大悦,赐名宫宇为“天一真庆万寿宫”,封张守清为“体玄妙应太和真人”,并委以提点甲乙住持重任。张守清真人,实为武当山道门之尊。延佑三年(1316年),张守清年过六旬,功成名就。适逢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羽化,张守清将武当事务托付弟子,亲自前往龙虎山致哀。此后,他游历江南道教名山、玄教宫观,讲学授道,受业弟子众多。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亦曾随张守清修炼清微道法。晚年,张守清退隐武当山妙化岩,十余年间,慕名而来学道者络绎不绝。弟子们募化资金,于妙化岩旁建造清微宫,成为清微道祖庭。

玄教大宗师张留孙,本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。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觐见元世祖,留侍宫中,日夜随驾。至元十五年,元世祖赐予宗师称号,任命为道教都提点,掌管江北、淮东、淮西、荆襄道教事务,佩银印,命两都各建崇真宫,独成体系,实为元皇室宗教之重。

张留孙声名显赫,召集龙虎山及众多名山道士至两京崇真宫,赋予道职或派往各地宫观担任道职,此部道人逐渐融合各道派,孕育出玄教。玄教弟子众多,管辖大江南北、淮河两岸众多宫观,其组织规模与社会影响力远超南方诸道派,亦不亚于北方全真道。

首任掌教张留孙,执掌教席四十四载,辅佐元朝四帝。教派体系成熟,后继掌教均由前任指定,经皇帝御笔钦命,再承袭大宗师印剑。吴全节继任第二任掌教,于至治二年(1322年)起掌教二十五年,遵天子之命,祭祀名山大川,足迹遍布东南西北,玄教因而更加繁荣。祀武当山时,吴全节对张守清敬若神明,邀其为玄教弟子讲学,众多玄教弟子纷纷皈依张守清门下。

张、吴二派意图融合,两派合流之势渐显。夏文泳继任第三代掌教,吴全节退隐后,于至顺二年(1331年)接任教席。至正六年(1346年),吴全节仙逝,夏文泳正式接掌教位,然仅四年便离世。第四代掌教张德隆,为张留孙侄子,至正九年(1349年)继夏文泳之位。

正值玄教式微,武当却盛极一时,张德隆亦步其后尘。第五代掌教于有兴,于至正十四年(1354年)执掌教权,终成末代掌教。彼时,元末将至,白莲教与红巾军纷起,天下动荡,风雨飘摇,艰险重重,鲜为人知。元朝覆灭,玄教亦随之解体,弟子们散落四方,投奔武当者众多,为明代三山嫡传正乙派之兴起奠定了基石。

大明初创,太祖朱元璋尊玄天上帝为社稷神,于京师建庙敬奉,其祖庭位于武当。洪武年间,使者赴武当朝拜,寻访张三丰,仅邱玄清弟子入京,封嘉义大夫、太常寺卿。洪武二十六年,邱玄清仙逝,孙碧云道士被召入京,居朝天宫,太祖常问其道,赞为今之广成子。成祖继位,屡派使者至武当,祭拜玄天上帝。

寻访张三丰多年未果,玄天上帝显灵,永乐十年(1412年),成祖朱棣动用三十万工匠民夫,汇聚江南六省财力,重修武当。十年艰辛,建成九宫八观、三十六岩庙、七十二庵堂;供养道士数千,多系张守清再传弟子,使武当跃升为道教圣地。

期间,敕命龙虎山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,征召全国名山宫观高道四百余人,以壮武当道教声威,茅山、龙虎山道士人数尤为众多。黄冠如云,派系纷纭,纷争在所难免。武当山提调钦差上奏永乐皇帝,成祖深表关切,降旨告诫:此地清净,切勿浮躁。

当朝官员即刻召集武当九宫提点、龙虎山天师、茅山提点共议,确立元张守清真人法派为正宗,统一教规,三山归宗。其余正派弟子,玄教门徒,悉数遵从,此为定制。乃三山正宗正乙派。历经六百年,传承三十世。

标签: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