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法事究竟为何?其具体流程又包含哪些环节?
道教法事究竟为何?其具体流程又是怎样的?今将一一揭晓,敬请随我一同探秘。
什么是道教法事?
道教法事,亦称斋醮科仪,俗称“道场”。作为中国传统宗教,道教承袭了黄老学说及敬天祭祖的信仰传统。今日之“法事道场”,正是在此信仰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宗教仪式,通常由修行法师主持,通过仪式与神灵沟通,借助神力,通达鬼神。
道教法事流程都有哪些
常规仪式:筑坛祭拜、供品陈列、焚香祈福、登坛启事。礼官虔诚诵经,高功法师宣读灵咒,击鼓鸣磬,发炉降神,迎驾献乐,献茶散花,步虚赞颂,宣读词章,复炉唱礼,祭神送神。仪式中,钟鼓磬钹笛锣笙等乐器齐鸣,乐曲节奏随道场进程而变换。
道教法事都有哪些类型
道教仪式通常可分为两大类:一为阳事道场,旨在为生者消灾解难、祈福延寿;二为阴事道场,与阳事道场相对。法事成效因人而异,有者一月可见效,亦有者需三月至六个月,虽有人言需待四十九日,实则并无此定规。
道教法事的来源
自古以来,我国便孕育了深厚的礼仪传统。道教发祥于斯土,其宗教仪礼亦深受我国传统祭祀仪式的熏陶,成为道教礼仪的滥觞。
斋,据汉代《说文解字》所述,意指祭祀前身心洁净,沐浴更衣,戒酒茹素,禁房事,以显祭祀之庄重与虔诚。而“醮”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则有二义:一为冠婚之礼,二为祭祀之仪。如宋玉《高唐赋》所述:“方士羡门高谿,上成郁林,公乐聚榖,进纯牺,祷琁室,醮诸神,礼太一。”此处的“醮”即指方士行祭祀之礼,献祭牲畜,以酒祭神。自两晋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起,斋与醮并提。经文载:“请高行三洞法师,洁至灵坛,转经诵咒,奏表呈章,建斋设醮,祠谢五帝。”又有“修斋设醮,切须讽咏,怡神灭鬼,功德无边”,“或有修斋设醮,不依科仪之考”。
道教斋醮仪式,每项科仪皆有其特定目的与既定程式。作为多神信仰体系,各神灵各司其职。故而,依据不同目的,需祈请相应神灵,科仪亦随之而异。每项科仪均需向神灵表达斋主祈愿,故而,祈请特定神灵的程序不可或缺。如破狱科仪,为超度亡魂,破除地狱冤仇,需向太乙救苦天尊陈情,并告知冥府阎王。炼度科仪亦然,用水火炼化亡魂,使其升仙界,待转生,亦需众多神灵降临坛场。
在道教斋醮仪式中,祈求神灵降临,主要形式便是上香。香火燃于神位前,便能感应神灵,仪式中常包含拈香祈祷、请神降临的环节。道教科仪几乎都以上香请神为开端。大型斋醮仪式中,设有三进香环节,三次上香是对“道经师”三宝的敬献,这不仅体现了道士与信众对道经师的无限虔诚,也彰显了对降临神灵的崇敬之情。
道教科仪坛场布局,划分为经堂、灵堂与神殿三大区域。经堂为经师诵经礼忏、法事举行之地。灵堂则是安放亡魂灵位、祭拜亡灵之所。炼度科仪中,为普度施食,需设“寒林坛”于炼度坛场对面,供奉孤魂野鬼,以安其心。神殿为法事前叩拜神灵之所,或为供奉神灵的大殿,或为临时搭建。一场科仪需设三坛,彰显天地人三空间独立,不可混淆。三者间沟通之责,唯有神职道士担当。
坛场之上,神像与神位需常保洁净。清洁之要,首在神像神位无尘埃堆积。道士诵经演礼,须着装整洁庄严。坛场之洁,亦体现在道士日常,如诵经者忌食蒜、韭、鱼、肉,戒酒。若口含酒臭,经文亦难入神灵之耳。三坛分立,既明空间之别,亦便道士与神灵交流。无论何坛,洁净是保障斋醮科仪顺畅之关键。

最新文章
最新文章

热门阅读
热门阅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