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符箓流派梅山师公教介绍

作者:网友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2-24 09:14:00     浏览次数 :50

[返回]

道教符箓流派梅山师公教介绍

什么是师公教

梅山教尊奉的至高神祇乃战神韩信,其战功显赫,兵法精妙。举行“都堂愿”仪式,俗称“打大蘸”,需持续四十九日,通常七天即可。搭建高台,供奉韩信像,身披战甲,威风凛凛。传说韩信被吕雉擒拿,临死前,发现所有兵器上刻有“刀不斩韩”字样,而刘邦外出云游,无法及时请示。唯有厨师“猫公”的菜刀无字,遂命其下手。祀典中,猫公形象半人半虎,身着虎纹,四处藏匿。巫师(老士)戴面具,手持兵刃,沿路呼啸,阴风阵阵,杀气逼人,妇孺皆避。最终捕获猫公,以祭奠韩信,昭雪奇冤,仪式圆满完成。“猫公”暗指“沛公”刘邦,成为梅山蛮人深恶痛绝的仇敌。

师公教,源于道教与壮族宗教融合的古老信仰,亦被誉为“中教”或“中国大教”。此教派以信徒入教后尊称“师公”而得名,拥有完备的教规与教义。入教者需拜师受戒,熟记经文,练习舞蹈、杂技,并实习三年方可入教。师公多为半职业男性农民,家庭和睦,不忌酒肉,独忌食狗肉。通常由五至十二名师公组成一坛,掌坛师公负责指导祭祀活动。

师公教的教派

师公教内部流派众多,依据发源地差异,大致可分为梅山派与茅山派两大体系。茅山派道教色彩鲜明,故有“道师”之称。相较之下,梅山派则更彰显本土宗教特色。

依据饮食禁忌的区分,可分为肉师派与斋师派。肉师派师公可随时享用肉食,而斋师派师公在宗教活动期间则需忌食肉类。

若依据表演风格划分,可分为文师派与武师派两大流派。在宗教祭祀活动中,文师派师公以诵经吟诗的口才为核心,辅以舞姿、武技及杂耍;而武师派师公则侧重于武术技巧与舞蹈展示。

师公教信奉的神只

师公信仰的神祇众多,约达两百位,包括道教的三清、张天师、真武神、九天玄女、风伯雨师、雷部众神、龟蛇二神、三光、玉女、二郎神、灶王,以及众多姓氏元帅的真君。主神则有梅山派三元真君、四大元帅斩妖除邪,还有掌管年月日时的四大公曹。本民族传统神祇有莫一大王、冯泗、冯远、冯雨、李三界、甘五娘、甘六、甘七、甘八、侍郎、金轮、银轮、灵娘、五谷娘娘、白马仙娘、兰由、兰陆、韦察院、巡河谷、红引娘娘、梳妆娘子、千岁、谏议猴王、苗公、苗婆和特瑶等。佛教方面则有佛祖释迦牟尼、观音童子等。

师公教宗教法器

师公传授的宗教法器包括面具、蜂鼓、缶与龙船。蜂鼓,形似蜂体,腰细两头粗,亦称作腰鼓。缶,为师公独用,由大锣与一尺二长鼓组合而成,锣面直径如大碗,师公将其固定于鼓上,便于演奏,二者合为缶。法事中,师公以竹蔑编织的龙船引导精怪前往他处。

师公舞

壮族师公在酬神、驱鬼、祭祀及丧葬等仪式中表演的宗教舞蹈,统称为师公舞。此舞风主要盛行于广西贵县石龙、樟木、龙山等壮族聚居区,包括《三元舞》、《求花舞》、《参师舞》、《咔咔鼓舞》、《四师舞》、《雷神舞》、《拜灯舞》、《运寿舞》、《踩罡舞》等十几种。舞姿庄重古朴,大方神秘,颇具特色。

标签: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