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倒灾符详解,道法葫芦倒灾符图鉴展示。
名称
葫芦降灾符,茅山特制葫芦降灾符,葫芦驱邪符,三符合一,灵力充沛。
灵符样品,防盗图已处理
功效和作用
主要用于祛病、消灾。
葫芦倒灾符,源自我国传统符咒文化,多由高人亲手绘制,旨在消灾解难、转运祈福。此符具有以下功效:
1、消弭灾厄:葫芦倒灾符具备化解各类灾厄之能,涵盖天灾、人祸、疾病、纷争等,助人规避不幸与伤害。
2、葫芦倒灾符,转运祈福之宝,助力众人破解困境,化解危机,开启好运与吉祥之门。
3、财运亨通:葫芦倒灾符助力财富增长,拓宽财路,激发财运,助力民众生活品质飞跃提升。
4、福泽安康:葫芦倒灾符,守护平安,消解煞气与灾厄,让生活洋溢着和谐与安宁。
总之,葫芦倒灾符的功效涵盖化解灾厄、转运祈福、招财旺运、庇佑平安等多重作用,全面满足众人的多元需求和美好愿景。
什么是倒灾葫芦
葫芦图案,寓意吉祥,乃葫芦文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形式。往昔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装饰葫芦图的风俗,诸如“吸五毒”“镇五毒”“除五毒”等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:“(端午节),门首常剪红纸葫芦,以避疫病。”清代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亦述:“五月朔,家家悬挂朱符,插蒲龙艾虎,窗棂贴红纸葫芦,祈求平安。”湖南康熙《永州府志》亦记:“(五月五日)以菖蒲、艾草制成人形或葫芦形,佩戴以驱邪,或悬挂门扉以消解邪气。”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亦载:“端阳节,用彩纸剪成各式葫芦,倒贴门楣,以泄毒气。至初五午后,则弃之。”
明清年间,部分地域于农历五月首日便将彩绘葫芦倒挂门楣,葫芦口朝下,底部朝上,借此吸纳邪气。至初五之夜,人们将葫芦取下,或丢弃或焚毁。相传,葫芦倒置能驱散所有邪祟。《迁安县志》记载:“五月一日,门前插桃枝,贴纸葫芦,挂纸人,以避疫病。”河北《沧县志》亦云:“五月五日,门插艾草,剪红纸葫芦贴门楣。”江苏《海州民俗志》中则有:“以黄纸剪葫芦,上书红字‘散灾大人本姓雷,见了葫芦速转回’,称之为‘撵灾葫芦’。”由此可见,端午节悬挂葫芦图已成为一种普遍习俗。
民间用以驱邪解毒的葫芦图案,通常由葫芦与“五毒”形象结合而成,诸如“吸毒葫芦”、“倒灾葫芦”、“消灾葫芦”、“葫芦镇五毒”等。五毒或藏于葫芦之内,或环绕其外,具备“吸五毒”、“镇五毒”、“除五毒”的功效。此外,配以老虎、雄鸡、利剑、剪刀等象征,寓意消灾避邪。山东蓬莱的“葫芦除五毒”剪纸,于葫芦内剪出五毒与猛虎,再插利剑,寓意老虎与利剑合力灭五毒。山西祁县的“鸡食五毒葫芦”剪纸,象征吞噬五毒。而“倒灾葫芦”头部朝下,周围饰有五毒,寓意驱散五毒之气。北方流行的“五色吉祥葫芦”剪纸,端午时节贴于门上,传说能吸纳邪恶之气,至初五夜撕下丢弃,以求平安吉祥。葫芦图像在民间生活中,成为祈福纳吉、驱邪避灾的关键艺术形式。

最新文章
最新文章

热门阅读
热门阅读
